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地理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发展规划及建设方案(2019—2022)
为落实学校“申硕”、“更名”的战略目标,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院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根据学校与学院的实际情况,我院2018年将筹划开展兼职硕导及培养研究生工作,特制订本工作计划与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积极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较好地掌握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理学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6级或相当于6级水平,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常规软件的使用和制图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野外考察和调研,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自然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
2、环境评价与规划
3、区域自然地理学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四年。
四、项目与人数
目前,根据我院师资力量及科研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在2018-2021年期间,兼职硕导人数到达10人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达到10人。
表1 2018-2021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年度计划表
年份 | 2019 | 2020 | 2021 |
联合培养数 | 2 | 4 | 4 |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年。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2、导师负责和导师组培养相结合,对研究生的德智体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采用讲授、自学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规定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单科考试考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等做出全面考核和评价,并作为中期筛选的主要指标之一。
4、认真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六、学分要求
本一级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40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33学分(学位课23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2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申请开题并撰写开题报告。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应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以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研究型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后,按《黄冈师范学院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答辩。
八、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及学分(以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总学分不少于35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
(1)学位课程(不少于23学分)
①公共课程:4门,共8学分;
②学位基础课程:2门,共6学分;
③学位专业课程:3门,每门3学分,共9学分。
(2)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
①专业选修课程:9门,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6学分;
②跨专业选修课程:3门,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③公共选修课程:5门,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
①至少听10次学术报告,1学分;
②公开做至少2次学术报告,1学分。
(4)实践活动(2学分)
①教学实践:不少于20学时,1学分;
②社会实践:答辩前至少完成1篇社会实践(野外考察)报告,1学分。
(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门,每门课程不少于54学时,不计学分。
2、教学方式
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实习实践可以到联合培养单位完成相关学分。
3、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