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教学成果丰硕:多元实习引领地理人才培养新篇章

发布者:地理与旅游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10

2025年暑期,地理与旅游学院依托学科特色,精心组织多批次课程实践实习活动,覆盖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地质地貌四大方向,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野外实践,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地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地质地貌与气候观测深度融合

8月30日至9月5日,胡红兵等八位教师带领2023级地理科学与2024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共196名学生,赴江西庐山开展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实习聚焦庐山北部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通过“望江亭—好汉坡—五老峰”“芦林湖—锦绣谷—三叠泉”“气象站—石门涧”等多条典型路线,开展罗盘使用、产状测量、河流袭夺识别、山地气候与湖泊成因分析等实践内容。围绕“中国东部低山区第四纪冰川发育”议题,师生在含鄱口、王家坡U型谷等地开展现场研讨,对比地貌差异,解析“飞来石”等地质遗迹的成因。实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野外观测能力和自然地理综合分析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庐山庐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二、区域与人文地理实习: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交融探索

9月1日至4日,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开展区域与人文地理实习,以“理论联系实际、人文自然交融”为主线,先后赴黄州、黄石、宜昌等多地调研。学生在黄州幸福村考察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实践,在陈策楼革命纪念馆与东坡赤壁感悟红色文化与地域认同,在黄石矿山公园理解人地关系复杂性,于宜昌三峡大坝和移民博物馆深入认识重大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屈原祠、宜昌博物馆与规划馆贯通人文地理与区域规划知识体系。实习期间,团队还专程赴陈潭秋纪念园开展红色教育,弘扬大别山精神,并集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践同频共振。

区域与人文地理综合实习

三、地质地貌实习:矿物鉴定与构造实践并重

9月3日至5日,由王德良等五位教师带队,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148名学生赴罗田天堂寨、麻城等地开展地质地貌实习。大别山地质博物馆,学生通过观察金色方解石、闪锌矿等典型矿物标本,掌握了基础鉴定方法。在天堂寨龙潭河谷,花岗岩球状风化现象生动再现地貌发育过程;对天河谷沿线,教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河谷剖面参数分析流水侵蚀速率。麻城大别山地质科普基地,师生共同观摩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捐赠的573件珍贵标本。在主题展厅,带队老师以实际案例讲解捕虏体形成机制;在韧性剪切带露头点,学生运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产状,验证板块构造理论。整个实习过程贯穿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体现学院“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

地质地貌实习

多批次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院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实效的重要体现。学院将继续整合优质地理资源和实践平台,推动野外实习与课堂教学、科研训练有机融合,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卓越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地理学人才不断注入新动能。

图、文:曹新光、郑海涛

审核: 杨 凯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北区求实楼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开发区新港二路146号 438000 联系电话:0713-8835308